第二届基础教育湖湘论坛在我校举行
时间:2024-06-01 08:00:00
5月30—31日,第二届基础教育湖湘论坛在我校举行。活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知名科学教育专家、地方党政领导、教育局长、中学书记校长等就“全面加强科学教育助推创新人才培养”展开研讨。通过主旨报告、平行论坛等形式,聚焦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等现实问题,为基础教育与科学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更强劲的活力,贡献更大的智慧。省内外中小学负责人、科学教师代表以及相关研究生等300余人参加活动。
论坛上,状元红主论坛第一高手党委书记唐亚阳指出,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是党中央在教育“双减”背景下作出的重要决策,旨在通过科技教育推动科技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他强调,科学教育对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以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至关重要。科学教育是培养未来科技骨干的基础,我们要把握好基础教育这个关键阶段,将科学教育种在年轻人的心田,这对国家长远发展意义重大。他提出,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一粒科学的种子,最根本要靠教师,强调教师不仅应具备深厚的科学素养,还需掌握教育规律,成为引导学生探索科学世界的“园丁”。
唐亚阳还就我校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举措与成效进行了介绍。他指出,在“双减”实施以来,我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教育的重要指示,协同5所附属学校,先后实施“五个一批”工程。通过培养一批科学教育名师,开发一批科学教育课程,推出一批科学教育精品力作,树立一批科学教育活动品牌,创建一批科学教育优质基地,有力构建了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共同体和“大科学教育”格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立元聚焦中青年人才在科学研究与创新团队建设中的难题,生动讲授了科研人员如何寻方向、觅课题,建团队、做学问,树文化、育人才。他指出,深入调研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至关重要,中青年人才应以当前的热点问题和国家的宏观政策为指引来定位科研方向,结合地方、行业及市场对科技的重大需求找准科研路径的切入点。他还强调,科研之人应常怀感恩之心,珍视团队协作,积极行动,多做令人感动之事,致力于构建一支能够高效转化科研成果的团队,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各项需求。
北京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蒋凯以美国、英国、德国为例,深入比较、分析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国家差异。他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上仍面临一些挑战。他强调,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应更加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应更多地引入讨论、实践和研究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首都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丁邦平分享了什么是“大科学”,如何理解“大科学教育”,以及试验区和实验校大科学教育建设的探索心得。他指出,推动大科学教育的发展,首要任务是扭转以往文理分科的传统观念,积极将人文学科的要素融入科学教育之中,并在课程教学以及教师教研工作中加以实践。
浙江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存华分享了卓越实践型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域性实践探索经验。他指出,卓越教师的培养方略应该是德行为先、知能为重,卓越实践型科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应关注学科前沿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周鹏程分享了华中师大一附中建构中国特色大中小学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经验,展示了华中师大一附中深化以联盟办学为基础的中小学教育衔接、大力开展高中与大学共育拔尖人才的实践行动。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黄月初就如何通过科学教育来推动和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他强调,要认清科学教育严峻形势、明晰科学教育培育向度以及推进科学教育评价探索,要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式为科学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作出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努力与贡献。
大会报告结束后,相继举行了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论坛,教育局局长论坛,中学党组织书记、校长论坛。相关领导、学者、专家各抒己见,交流思想,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新的智慧。
一审/王钰
二审/刘旭
三审/谭千保